這是繼蛋頭大記錄文的接續,本篇中所提之橋樑已完工通車,關於這橋樑施工中的介紹,請參考蛋頭大的這篇文章--縣道129台中市第一號橋興建工程
這附近的重劃區是屬於廍子區段徵收的一部份,廍子區段徵收是為配合經濟部水利署辦理大里溪(含大坑溪及廍子溪)治理計畫,於八十一年間決定採區段徵收方式開發,八十四年公告。其間遇到原地主陳情抗議,又逢九二一大地震,終於在九十一年公布實施。筆者看到比較明顯的相關工程大約是九十五年左右開始弄的,大約在九十九年左右弄好。
大里溪治理計畫的緣起是因為八七水災時,大里溪溪水暴漲,造成沿途所經地區災情慘重,後來政府才規劃一系列的整治工程與都市計劃。將大坑溪提早匯入下游之廍子溪,匯流處下游段改稱大里溪,原大里溪河床就是生四的路線嚕~
回到正題,市政府在這附近規劃了四座橋梁,這四座橋的名稱分別為:第一號橋「新桃花源橋」、第二號橋「浪漫情人橋」、第三號橋「大坑清新橋」、第四號橋「藍天白雲橋」,在第四號橋往北一點還有一座自行車用的鋼橋。本篇文章要介紹的是第一號橋「新桃花源橋」。
新桃花源橋是屬於未來要改線的縣道129路線中的一部份,其中改線段的路名在北屯區的部分為廍子路,太平區的部份為長安東路,台中市的部份已經重劃完成並拓寬成30公尺寬,太平區卻仍然維持10公尺寬。太平區長有向台中市市長陳情說要利用廍子區段徵收的剩餘基金來打通及拓寬長安東路,不過市府說正在規劃,看來勢必得再等一陣子了...
先來看9月通車前的相片吧,主體工程大至上已完工,只剩細部部份...
可以遠方的太原路因為新桃花源橋把橋面拉高,路面也跟著加高了
加高的路面
工程告示牌/太原路三段
繼續往前...爬坡中
新桃花源橋,設計的樣式為雙拱斜張橋
誌文,橋名的由來都源自唐詩...(詩情畫意?)
由側面看...
在橋中間,風景不錯
太平區端
這拱的造型不錯看
台中市端,天要黑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新桃花源橋周邊有改變的地方吧~
太原路三段往西部份利用原本分隔島的空間多弄了一條左轉道,不過左轉道感覺小了點...(注意比對直行車道寬)
廍子路部份也加高了(手晃了...)
一旁的便利商店也因為這工程往內縮了些,不然一樓會變成地下室...
然後是通車之後的相片,以下是晚上所拍攝(比較精彩...)
從特二號道路(環太西路)往東望去
通車一景,燈光不錯,連天空都照亮了
人行道旁邊地面上的的小燈,有特別設計過
人行道上也有楓葉裝飾,筆者聯想到了動漫東方project某天狗盾牌上的記號...
旁邊的意像
就筆者在橋上拍攝兼觀察半小時的結果,目前縣道129與新桃花源橋的車流都還蠻平均的(也許是有一段尚未拓寬的緣故),在就只等南邊太平區的長安東路拓寬以及縣道129改新橋路線嚕,不過改線之後,里程數勢必又會減少了吧...
未拓寬的長安東路(手又晃了...)
欲觀賞更多相片,請移駕至公路設施 新桃花源橋相簿中觀賞
附上相關的網站...